黄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案例库 -> 案例库地图 -> 黄河流域 -> 正文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

发布日期:2025-07-10

案例编号:YE-037

所属年代:西汉初年设解县,五代改解县为解州

所属区域:黄河流域

完成学生:张芸欣、杜雅敏、李少甫

指导教师:高晨舸、汪芳、袁敬诚、李志刚、杨子江、张子龙、冯任军

合作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山西大学


一、区位环境

1)水文环境:解州镇地处黄河流域;

2)气候条件: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约560毫米,集中于6月至9月,易引发洪涝;

3)地形地貌:解州镇的地形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自身地貌以丘陵山麓为主;

4)人文环境:解州镇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关帝祖庙和忠义文化传承体系;古镇保留明清街巷风貌与盐运历史遗迹,姚暹渠等水系塑造了当地农业与聚落景观。历史上的水利开发与洪水灾害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二、人水关系

1.水资源利用与技术系统

1)水源开发与高效利用:依托涑水河及周边水库构建区域供水网络,结合黄河水调蓄工程补充农业与生态用水。农业领域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耗水量;工业用水推行循环冷却、废水处理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2)水质保障与再生水利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针对涑水河沿岸农田面源污染,推广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技术,净化入河水质。

2.水灾害防控与韧性构建

1)工程防洪与河道治理:历史依赖堤堰工程抵御洪水,如五龙堰疏导中条山洪水,保护盐池与聚。对承担泄洪功能的五龙峪古河道实施生态修复,建设防渗驳岸、鱼鳞坝等工程,提升行洪能力与生态韧性;

2)空间多功能融合:五龙峪河道改造后兼具泄洪与生态景观功能,成为市民休闲公园,体现“工程抗灾-生态修复-社会服务”的协同韧性模式。

三、小结

解州镇以盐湖为魂、中条为脉,形成了“山—水—城—庙”共生的独特格局。从古代盐运枢纽到现代文旅重镇,其发展历程印证了人水关系的动态平衡。未来需在保护盐湖生态、传承水文化的基础上,探索“生态+文旅+科技”的发展模式,让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王振宇,刘宇舒,何依.(2022).山西治所城市历史格局演化及其保护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02):90-95.

王增银,辛选民,常永生,等.(2000).运城解州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形成原因及防治[J].地球科学,(05):477-481.

马煜,王金平,安嘉欣.(2021).流域视野下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聚落特色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52(04):638-644.

郑娇萌,李王成,李启航.(2021).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污染防治研究——以解州镇周边村庄为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39(02):169-173.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