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长江流域 -> 正文

上海中兴镇富圩村“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09

【编号名称】075 YA-018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支持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奕柯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专家】董楠楠 副教授

【所属地区】长江流域 / 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富圩村

【联系方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琳,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富圩村地处江海交汇处,毗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湿地与候鸟保护项目的实体基地北八滧自然中心,依托村内有机稻田、互花米草治理示范区、自然中心等实体空间,构建起“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沉浸式教学场景。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工程实践项目:沪派江南营造崇明区中兴富圩单元实施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镇域内的水体现状明细;

② 地理数据:镇域内的土地利用数据,卫星图,三调,高标农田等;

③ 社会经济数据:中兴镇志2009,镇域内的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信息。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

数字赋能生态工程——科技驱动保护地修复技术创新:依托同济大学ECODESK智能监测平台,与上海奕柯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生态监测工坊”,研发基于鸟类友好的乡村生境单元制图与植水综合调控系统,应用于富圩村相关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开展湿地碳汇计量科研。同时,结合公众参与,开设“非遗+生态”工作坊,将鸟哨技艺传承与鸟类行为观察结合,制作声景地图装置艺术等。

② 教学内容

举办国际夏令营及国际交流研讨——全球视野下的湿地社区治理实践

与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机构以及各高校伙伴,共同组织“候鸟迁徙带社区治理”主题夏令营,组织国际与本地高校学生就富圩村湿地生态修复相关主题研讨,考虑湿地保护地门户社区中的鸟类友好空间,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冲突,探讨“社区参与式鸟类监测”,“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等工具包,推动理论知识、技术工具与地方行动的融合;

建立数字化支持的自然学习场景——湿地保护意识唤醒行动

在富圩村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湿地生态教学场景,指导学生操作无人机和现场监测装备采集相关生态空间数据;借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湿地保护经验,分层设计教育模块,同学们可以参与“候鸟食堂”营造计划,运用GIS分析鸟类食源植物分布,设计季节性补植方案,反哺教学案例库。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