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淮河流域 -> 正文

江苏徐州户部山“流域轻舟”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04

【编号名称】044 HU-001

【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支持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李树忱 教授

【所属地区】淮河流域 / 江苏省徐州市户部山

【联系方式】中国矿业大学 李雪薇,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户部山位于淮河流域与大运河交汇处,承载两汉文化精髓,街区内传统民居、宗祠、会馆集中,展现出徐州流域聚落的历史肌理与多元文化融合特征,是大运河文化带中的重要节点;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户部山街区依山傍水,北临奎河,南接云龙山,周边形成山水交融的生态格局。奎河—云龙湖生态廊道贯通南北,串联湿地、绿地与街巷,为街区绿色更新与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历史上,户部山处于徐州古城水工体系核心,毗邻河道、涵闸与护城渠。近年来,奎河整治与古运河连通工程显著提升区域水资源调度能力,形成以调蓄、防洪、生态修复为一体的防灾减灾体系。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户部山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工程

② 奎河—户部山—云龙湖生态文化走廊建设工程

③ 大运河(户部山段)智慧讲解与数字漫游系统建设项目

2)数据基础

① 水文数据:京杭运河徐州段水位、水质、水量调度记录及沿线水工设施监测数据;

② 气象数据:极端气象事件(暴雨、高温等)观测资料;

③ 地理数据: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图、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等;

④ 社会经济数据:徐州市及云龙区人口、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综合信息数据库。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依托大运河文化带与户部山街区,开展街区古建筑、古井、老街巷的实地普查与数字化测绘,建设“户部山流域文化图谱”,梳理与水相关的历史生活形态与社会记忆。通过三维重建与多模态数字档案系统,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传播”路径,助力街区文化旅游策展与教育体验转型;

②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街区文化普查项目,运用GIS构建“街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并以古运河沿线建筑与水工遗迹为对象,开展三维建模、AR/VR复原、历史场景叙事等训练,提升学生在数字遗产记录、解读与交互表达方面的综合能力。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聚焦奎河—户部山—云龙湖生态廊道,开展街区微气候、植被分布、水体岸线生态状态调查,评估街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脆弱环节。研究“历史街区—滨水生态—城市绿网”的耦合机制,为街区绿色更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系统等生态微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②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置“街区生态环境监测”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开展水质采样、边坡植被监测、河岸断面调查等实训活动,并结合生态模型软件(如STELLA或Ecopath)模拟街区绿廊效益,掌握从问题识别到生态改造方案设计的实践路径。

3)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围绕户部山周边奎河与古黄河故道,开展老旧排水系统、涵闸遗存、水工遗址的调查与风险诊断。构建小尺度“街区级雨洪调蓄模型”,推动构建融合感知终端、调度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防涝微平台,为徐州老城区洪涝应对与水安全管理提供样板;

② 教学内容:开展“历史城区水工程演变与防灾模拟”实训,组织学生实地调研街区涵闸、老排水渠与地下管网,开展城市暴雨模型搭建、水文数据分析与调蓄能力评估,模拟街区内涝响应,训练其智慧水务系统设计与突发灾害应对能力。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