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黄河流域 -> 正文

河南陕州地坑院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5-20

【编号名称】001 YE-001

【依托单位】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支持单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负责专家】汪芳 教授

【所属地区黄河流域 /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联系方式】三门峡陕州地坑院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韩斌,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基地特色】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三门峡市位于黄河中游,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敏感地区,分布于黄土塬上的地坑院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对黄土高原的环境适应。陕州地区现存大量地坑院乡土建筑遗产,这些地坑院是在河水冲刷堆积的黄土塬上开挖的供人居住的地下窑洞,是早期穴居模式的延续,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色,目前面临着城镇化威胁下的消失危机;同时当地还存在着大量仰韶文化时期的遗迹以及虢国遗址;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地坑院乡土建筑是由熟悉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的居民和工匠,通过不断的探索改进而形成的,这些建筑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形成平衡,并具有良好的绿色节能特征。目前地坑院在传统保护和现代需求下面临着大量的适应性更新,需要探索如何平衡乡土建筑的绿色发展和性能优化。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中心合作研究小组项目.城镇化和地方性:黄河和莱茵河沿线城镇的地方性模式系统研究(GZ1457)

2)数据基础

① 地理数据:大地测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

② 社会经济数据:黄河流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信息等;

③ 卫星影像数据:1980、2000、2020卫星影像;

④ 实地考察数据:地坑院使用情况的300份入户调研问卷、照片及访谈资料。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发掘并整理黄河流域特别是黄土高原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揭示流域人居遗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宜性模式,完善黄土高原窑洞遗产建筑的数字化档案,提出地坑院的适应性改造方案;

② 教学内容:探讨黄河流域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带领学生前往陕州等地进行地坑院等文化遗产实地考察,应用数字化处理技能,如数据采集、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地图绘制,形成地坑院性能优化的创造性方案。

2)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开展乡土建筑的节能效率评估,实际估算地坑院的碳排放量,并且与现代乡村建筑进行对比,提出地坑院的低碳减排和设施优化的方案;

② 教学内容:开展地坑院建筑物理性质的实地测量,包括日照、温度、湿度、噪声等维度,通过绿色建筑软件进行环境模拟,提取乡土建筑节能的关键空间要素,归纳建筑节能减排智慧,探索现代建筑的绿色生态优化策略。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