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教学基地 -> 轻舟地图 -> 海河流域 -> 正文

北京龙泉镇三家店村 “流域轻舟” 科技服务教学基地

发布日期:2025-06-04

【编号名称】029 HA-002

【依托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人民政府

【负责专家】冯新刚 副主任、田家兴 所长

【所属地区】海河流域 /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

【联系方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田家兴,ual0506@163.com

【基地属性】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基地特色】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三家店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村落沿河分布,呈狭长带状,以三家店中街为轴展开,沿山沟地形发展成为村庄聚落,基本延续了三家店村周边自然生长的整体空间格局。村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是门头沟北部地区旅游的门户,与永定河、109国道沿线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节点相串联,共同构建了门头沟山水城市空间格局;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永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是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汉代在三家店永定河上游设水关台,沿永定河成为早期的河谷古道。曹魏时期在附近建设戾陵堰、车厢渠,成为北京地区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元代,由于重开金口河漕运,三家店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至明代这里成为一个水陆运输的大码头及京西物产的集散地。清朝时期,三家店以交通枢纽物资转运为基础,形成了一条商业街道,主街两侧店铺林立,商业店铺多大三百余家。三家店是永定河沿线关键节点,是北京山水文化的重要见证和典型代表;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三家店位于永定河出口处,西连大西山,东望北京小平原。位于用地和冲积扇的顶端,地势较为平坦。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依托绿水青山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文化与生态并重的“西山永定河-北京人的精神家园”文化名片,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4)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三家店引水枢纽是永定河官厅山峡段唯一控制性工程,承担区域防洪与供水双重功能。在2023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中,拦河闸泄洪流量达3500立方米/秒(历史最大),显著减轻下游河道压力。自1957年建成以来,累计泄洪112亿立方米,多次在洪水调度中发挥关键作用。灾后三家店防洪设施进行了修复和提升,通过工程修复、监测预警与区域联防联控,三家店村逐步构建起“拦、疏、避”结合的防洪安全网,为京津冀城市群防洪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已有积累】

1)项目基础

①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② 《基于传统智慧的城镇排水防涝模拟调控及水城适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数据基础

① 地理数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大地测量数据等;

② 社会经济数据:区域内人口分布、经济活动、土地利用等数据。

【预期开展科技服务与教学活动】

1)流域聚落与空间规划

① 科技服务:结合永定河流域文化脉络,厘清三家店村聚落空间发展演变历程,运用倾斜摄影技术解析村落空间格局营建智慧,促进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整体保护;

② 教学内容:通过GIS等软件技术开展永定河流域聚落空间营建智慧挖掘转译研究,并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模拟不同规划策略对流域聚落空间更新活化的创新路径。

2)流域文明与遗产传承

① 科技服务:梳理永定河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建立涵盖文物、非遗、遗址等多维度的文化遗产数字档案库,运用高清扫描、三维建模技术对受损历史文化进行数字化重现,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② 教学内容:通过VR/AR技术创建多感官交互的永定河文化遗产虚拟场景,支持学生自主探索;开展永定河文创产品设计竞赛,发挥学生专业所长,促进永定河文化遗产创新发展。

3)流域生态与绿色发展

① 科技服务:联合京津冀三地水利部门推进数字孪生永定河建设,共享防洪调度、生态补水等核心数据,打破区域数据壁垒,提升流域防洪与生态治理精准度;开发政府与市场协同的调度模式,依托大数据优化官厅水库至三家店村段水量分配,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稳定性;推广生态拦截沟渠、生物降解膜技术,清除河道积存垃圾并封堵非法排污口,实现污染源头控制;

② 教学内容:组织“关爱河流 保护永定河”活动,让学生参与河道垃圾清理、水质监测等实践,结合门头沟区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实践项目,形成“理论教学+行动研究”的闭环学习模式。

4)流域水工程与防灾减灾

① 科技服务:对三家店地区传统营城治水智慧进行数字化解析和量化评估,搭建水文水动力机理模型,系统识别城镇洪涝致灾因子,形成基于传统智慧的“水-城”适配多要素格局优化和雨洪全过程管控技术方案,完成基于数字底座的城市暴雨防涝联合调控与智能化决策支持平台系统构建;

② 教学内容:设置“23·7”特大暴雨案例展示区,重现灾害应对过程,并开展安全体验、有奖问答活动,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邀请抢险救援代表讲述抗洪救灾经历,并现场教授自我保护动作与应急技能,增强学生防灾意识;运用VR/AR技术模拟灾害场景,帮助学生沉浸式掌握逃生技巧。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