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召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学术活动 -> 会议召集 -> 正文

暑期学校 |预告: “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课程安排

发布日期:2024-07-08

    

为了促进全国高校之间优秀研究生、青年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在2024年7月10日-7月19日举办“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北京大学暑期学校课程。课程为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主办单位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合办单位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课程负责人为汪芳教授。

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文明特征等都与流域环境密切相关。从流域文明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入手,是阐发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现代力量的重要切入点。国家重大战略越来越关注流域的全面保护和城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如针对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黄河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均强调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继承和弘扬流域优秀特色文化。

本次暑期学校课程将聚焦流域文明与水工程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人与水的密切关系,以探索如何取得人水平衡,如何因水而兴、与水共融,建立一个安全宜居的聚落生存环境。通过搭建流域文明与水工程的跨学科交叉平台,疏源浚流,与古为新,指导学员在研究和实践中学习理解流域文明,建设宜居人水环境。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解和学员研讨,调动学员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研究能力与辨证思考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讲 7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 汪芳 教授,"流域人居的人水适应域探索"

第二讲 7月10日下午,郑州大学 左其亭 教授,"流域文明变迁与人水关系演变"

第三讲 7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 龙笛 教授,"新一代卫星遥感技术在流域水安全中的应用:从海河到西南诸河"

第四讲 7月1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杜金鹏 研究员,"夏商水文化管窥:夏商都邑水利设施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第五讲 7月12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郑德高 教高,"流域统筹规划与治理的当前进展"

第六讲 7月13日下午,重庆大学 李和平 教授,"从物质遗产到城市历史景观:以长江流域滨水城镇为例"

第七讲 7月14日下午,内蒙古工业大学 张鹏举 教授,"融自然、低建造、承传统:黄河流域内蒙段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

第八讲 7月18日上午,山东大学 赵志军 教授,"西辽河流域地区的万年中华文明史:植物考古证据"

第九讲 7月18日下午,西安理工大学 李占斌 教授,"'治水'与流域文明"

第十讲 7月19日上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程晓陶 教高,"重构新的平衡:水生态文明的进程与启示"

(如有调整,以最新发布的信息为准。)

注:上课时间上午为9:00-12:00,下午为14:00-17:00。


[教师信息]

汪芳教授,北京大学

流域人居的人水适应域探索

时间 7月10日9:00-12:00

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聚焦“流域人居系统的地方适应性”,空间关注“黄-运-长流域共同体”,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协同可持续发展。牵头成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共建山西省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重点实验室;担任中国水利学会流域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等;主持的基金委中德中心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黄河-莱茵河)项目,作为4个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典型成果之一,成果被收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度报告》。就流域人居的相关议题,向中央、北京市委等提交多份建言献策被选中,并在《人民日报》刊文。

左其亭教授,郑州大学

流域文明变迁与人水关系演变

时间 7月10日14:00-17:00

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院长、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水循环模拟与水环境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担任十多个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主持研究项目61项,出版学术专著18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创立了人水关系学、人水和谐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水网建设、河湖水系连通、水利现代化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防控、智慧水利、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龙笛教授,清华大学

新一代卫星遥感技术在流域水安全中的应用:从海河到西南诸河

时间 7月11日9:00-12:00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农业和工程大学遥感水文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遥感水文基础研究,成果在外交部、水利部、多个流域机构得到应用。获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3年测绘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2022年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100人,每2年评选一次)、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2020年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以及美国AGU青年科学奖、李小文遥感科学奖、刘光文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杜金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夏商水文化管窥:夏商都邑水利设施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时间 7月11日14:00-17: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历任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或讲座教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兼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兼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计划”资深学科带头人。科技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著名夏商都邑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从事考古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夏商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编著出版学术著作和科普著作20余部,代表作有《偃师商城初探》、《中国考古学·夏商卷》、《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实验室考古入门》等,发表论文130余篇。

郑德高教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流域统筹规划与治理的当前进展

时间 7月12日14:00-17:0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与城市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主持与参与包括全国城镇体系、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规划。出版《经济地理重塑的三种力量》、《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等专著,发表论文约50余篇。

李和平教授,重庆大学

从物质遗产到城市历史景观:以长江流域滨水城镇为例

时间 7月13日14:00-17:00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山地城乡规划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学城市设计分会委员;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历史遗产保护、城市设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8项。

张鹏举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

流域人居的人水适应域探索

时间 7月14日14:00-17:00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内蒙古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同时兼任《建筑学报》等重要杂志编委。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建筑教育奖、内蒙古杰出人才奖、内蒙古“草原英才拔尖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提出了“平实建造”设计理论和“适洽生成”设计方法,凝练了多个设计维度的适恰技术,示范了覆盖内蒙古全域的各类典型建筑作品,建构了新时代内蒙古地域建筑学学科体系。主持的工程设计项目获国际、国内建筑设计奖80余项、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70篇。

赵志军教授,山东大学

西辽河流域地区的万年中华文明史:植物考古证据

时间 7月18日9:00-12:00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89年赴美国学习植物考古,先后获得人类学硕士和人类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现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包括南方稻作农业起源、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古代农作物的传播与交流、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与早期农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研究。曾先后获得并主持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等10余项科研项目。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150余篇,并著有《植物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一书。

李占斌教授,西安理工大学

“治水”与流域文明

时间 7月18日14:00-17:00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流域泥沙与生态水利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面上、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研发专项等6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15部;获世界水土保持学会诺曼.哈德逊杰出科研贡献奖、钱宁泥沙科学奖、朱李月华教师奖等;兼任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省部共建西部生态环境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任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il Sciences, IUSS)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mmission)副主席、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和《水土保持学报》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等。

程晓陶教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重构新的平衡:水生态文明的进程与启示

时间 7月19日9:00-12:00

京都大学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曾任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防灾减灾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现任《水利学报》主编,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主任委员,水库大坝公众认知与公共关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涉及防洪减灾、洪水管理、应急响应、风险评估、洪涝仿真技术、城市洪涝防治和水安全保障等。发表中英文论文180余篇,专著10余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部级奖多次。为国内外多家期刊编委,30余家期刊的审稿专家。


[报名方式]

现场地址: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一层报告厅

线上参会:如对本次暑期学校感兴趣,请关注以下平台,每期课程内容将进行推送。

网站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https://rbhrc.pku.edu.cn

微信公众号

       

城镇化与地方性中德合作小组  

建筑遗产学刊

版权所有©   流域人居系统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中关村北大街100号 ·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