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全国高校之间优秀研究生、青年教师的交流,拟定于 2021 年7 月27 日-8 月8 日开展“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暑期学校课程。这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承办单位为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NSFC-DFG 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课程负责人为汪芳教授。
课程简介
从对城乡发展的理解出发,本暑期学校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作为着眼点,开展城乡规划专业的文化遗产教学。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果忽视历史的积淀,城乡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规划专业旨在服务于城乡的未来发展,而对其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将有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史前遗址、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镇、文化线路等,正是从各个尺度记录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演替的重要载体。城乡规划学科加强对建成环境文化遗产历史发展过程的深刻理解与研究,将有助于学生不断深入对城乡发展规律、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认识,眼界和胸襟得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大为提高,思维层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我国城乡建成环境面临着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带来的挑战,不仅关注未来发展什么,更关乎首先保护什么。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9),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构建国家战略性的历史文化脉络,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同时,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结合历史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以清楚认识其科学价值,明确保护什么、怎样保护。中华文明既需要相传守护,更需要勇于创新。文化遗产研究是一项关乎中华民族价值体系、历史渊源、独特文明的事业,承载并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指导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思考如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同时,近年来,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关注流域环境的全面保护和城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此次暑期课程将围绕流域相关的重大国家战略,以流域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围绕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主题,从文化遗产与实践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乡协同可持续发展。
课程内容
将就流域历史演化及文化遗产保护、流域人地关系及社会环境变迁、流域人居环境及传统聚落更新等内容,进行阐述。
师资队伍
本次暑期课程将聘请在“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主讲教师,开设系列前沿学术报告,介绍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主要由长期围绕流域开展工作,具有考古学、城乡规划、文化遗产等背景的教师组成,体现出文理交叉融通。
授课方式
按照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相关要求,本次暑期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方式。
1) 教师授课:讲授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的历史与基础理论知识,对建成环境与文化遗产科学领域的地理布局、学科特点、地域分异、重点案例等内容进行讲授,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激发同学们的思考。2) 课堂讨论:课程主要以黄河流域为案例地开展,教师结合在课堂上对前沿文献的阅读与探讨,指导学生选择与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文献阅读,加深对当今黄河流域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的问题的理解,促成方法上的推进,引导学生对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
结课成果
3000字的结课报告、300字的课程感想。
招生对象
欢迎城乡规划、考古学、文化遗产等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报名,招生人数限50人。由于本次教学为线上授课,将会在B站同步直播课程情况,面向全社会开放。
对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并提交符合要求的结课成果的学员,将颁发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暑期课程结业证书。
教学安排
课程起止时间为 7月27日至8月8日,共计10次。每次授课时长为2~2.5小时: 包括1.5小时到2小时的报告时间,以及0.5小时与学生的讨论。
授课形式为线上教学,具体课程内容安排如下:1) 第1-9次课:“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系列讲座2) 第10次:“城乡建成环境文化遗产理论与方法:流域文明” 主题讨论
说明:由于需要与主讲教师进行协调,具体授课时间待定中。
相关费用
相关费用由本次课程承担,学员不需交纳费用。
申报流程
1)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 7月17日晚23:00;2) 报名方式:将学员申请表(参看原文链接)发送至邮箱2001213410@stu.pku.edu.cn(邮件主题请按照“姓名-所在大学(或单位)-暑期学校申请”的格式填写);3)录取结果将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告知录取者本人。
管理要求
1)申请人提供的信息须真实有效。若有不实信息,将保留撤销学习资格和所颁发的证书等各项权利;2)学员应遵守暑期学校的活动安排,遵守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
承办单位信息
“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是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批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资助,研究中国黄河-德国莱茵河流域的基础平台,由北京大学汪芳教授、德国汉诺威大学Martin Prominski教授担任组长。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qxmfgZGxWc4GD0NrBfq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