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流域空间规划分会第二期月度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委员、国家级青年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刘合林教授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特征、动态模拟与达峰预测”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主持人为流域空间规划分会委员、国家优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冯壮波。

刘合林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本次报告从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团队成果、研究展望四个部分展开。
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风险将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而迅速升级,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而长江经济带占20%国土面积,承载40%人口和经济总量,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关系着国家发展全局。接着讲述了碳排放测算方法的探究、碳排放的多尺度空间特征分析、碳排放空间影响机制的具体方法、并以及碳达峰的预测方法及情景模拟。

图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研究背景
此外,介绍了团队成果从全国尺度对中国城市排放进行了高分辨率核算,从流域尺度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碳达峰特征及达峰趋势研究,从城市群尺度研究2015年长三角26个城市CO₂排放格局,从城市尺度以武汉为例研究城市碳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及从地块尺度出发的“双碳”计算框架搭建。报告提到了国土空间碳排放格局,国土空间分区可以从减碳或碳排放的角度进行分区,这种分区方法可以为碳排放的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一个参考。最后,报告指出未来将会进行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和地级市碳排放的动态模拟和多情景达峰趋势预测,因地制宜的制定长江经济带市级达峰目标,以及对多尺度的碳交易网络进行多情景模拟与优化。

图 碳排放视角下的国土空间格局

图 腾讯会议月度交流会后合影